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兰州新区:昔日撂荒地 变身稳产田

    信息发布者:金忠寿
    2020-11-20 08:46:55   转载

    去年以来,甘肃省兰州新区聚焦国家赋予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重大使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土地撂荒问题,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发展,积极构建“规模化饲草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粪肥无害化处理—开展有机肥加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为建设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整连片的农田一望无际,规模化养殖场接连成片……如今,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快速推进,兰州新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正在展开全新的图景。

      破难题 高标准探索建设新模式 

      “新区成立以来,农民因外出务工、灌溉渠系破损严重等多种原因导致大部分耕地撂荒,亟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有关负责同志说,兰州新区针对现有的31万亩农用地,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多措发力,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15万亩耕地建设高效节水型高标准农田,10万亩一般农用地建成设施农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开发整理6万亩农用地建设种养加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农业园。

    u=2010773544,3584780843&fm=26&gp=0.jpg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我们从初步设计开始,就逐个项目区实地测绘,与农投企业、农户座谈交流,全面掌握项目区情况,确保设计贴切实际、符合要求。”该负责人说,在建设中,兰州新区严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定期督查,确保工程高标准高水平施工,新区党工委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各园区、各镇、各农投公司绩效考核。

      记者了解到,兰州新区将现有土地按区块分解给新区农投集团、水投集团及三个园区农业公司,利用新区国有农投公司优势,乡镇配合国有集团公司以“土地银行”模式,将土地全部集中,由公司统一流转,统一谋划项目,统一经营;以乡镇为主体,镇政府与国有农投公司签订代建协议,委托国有农投公司结合土地整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基础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统筹规划、同步推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合理小块变大块,有效改良土壤,提升地力肥力,为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基地 全产业链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原先大块荒废的土地已变成了种植向日葵的高标准农田,收获完毕的向日葵正在晾晒并等待进一步加工……这是记者日前来到兰州新区秦川园区段家川生态种养循环园时看到的情景:占地2.3万亩的段家川生态种养循环园集种畜繁育、养殖育肥、精细分割、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粪污还田、饲草种植等于一体,已走上了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路子。

      “目前,园区已经建成2万亩向日葵基地、4万亩苜蓿基地和1万亩青储玉米基地。”秦川园区农林水务局负责人李彬介绍说,发展规模化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饲料,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推种植业发展,园区已初步构建形成了种养加一体化循环发展体系。

      兰州新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不只是段家川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两年来,兰州新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全部为高效节水型。我们全面恢复种植,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年节水量约1120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6提高到0.85。”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u=3566033915,4193416178&fm=26&gp=0.jpg

      据介绍,兰州新区已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段家川、赖家坡、大斜沟、平岘沟4个“种养加、产供销、康养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生态种养循环园。同时,初步建成占地36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高端花卉基地,引进并开工建设年生猪生产能力达350万头的生猪种养加生态循环项目,建成中天羊业一期5万只湖羊繁育、15万只肉羊育肥项目。

      目前,兰州新区集饲草种植、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养殖、屠宰冷链、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探新路 撂荒地变身“财富基地” 

      “现在,每天早上都有车来接我上班,中午还能送回家,干的活也不累。”西岔镇陈家井村村民李宝萍已经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打了半年工,她告诉记者,因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自己无法外出打工,如今她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每天中午还可以回家为老人做饭。

      “像李宝萍一样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的村民,我们公司的基地有160名。”秦东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泽文说,今年以来,公司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双创基地陆续建成800座温室大棚,基地已与陈井村村委会达成合作意向,由公司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每年为村民们提供常态化务工机会。

      昔日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村民们就近增收的“财富基地”。记者在兰州新区采访时了解到,兰州新区借助“土地银行”模式,引导农民群众将土地流转给国有企业并就近在企业务工,鼓励贫困户将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多元增收模式。

      在兰州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国有企业或合作社种植、经营和管理。农户在收取土地流转费的同时和企业签订协议,优先在企业打工。这样一来,既能充分发挥国有农投公司在技术管理、人员力量、项目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增加耕地面积,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又能让群众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和打工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